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举报
斯宾诺莎的代表作是"The Ethics"(伦理学),昨天在福州路上的一家不起眼的商务印书馆的门市部买到了北大贺麟教授的译本,正在拜读,但应杂事繁多,进度稀疏。"On The Improvement of Understanding"可以作为前作的引论性作品。
老子的观点要人回到原始的部族社会,他反对君王的封建统治,我感到他这一点很消极,迂腐不革,但他对君王提出的“无为而治”的要求,我却是赞同的,特别是应用在二附中管理上以及中国的青少年教育的传统观念的革新上时,效果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以下是引用ZG在2005-4-4 14:10:42的发言: 我其实没有指责你用哲学流派来介绍你自己,我只是在想这种分法又没有必要; 另外就因为意义对每个人来说是不确定,所以学不学哲学本身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不明白,哲学的重点本是三观,重在思考,若是因不可知便无必要的话,那便是没了进步了~科学不也是如此么~
以下是引用J.S.Bach在2005-4-4 15:16:10的发言: 斯宾诺莎的代表作是"The Ethics"(伦理学),昨天在福州路上的一家不起眼的商务印书馆的门市部买到了北大贺麟教授的译本,正在拜读,但应杂事繁多,进度稀疏。"On The Improvement of Understanding"可以作为前作的引论性作品。 老子的观点要人回到原始的部族社会,他反对君王的封建统治,我感到他这一点很消极,迂腐不革,但他对君王提出的“无为而治”的要求,我却是赞同的,特别是应用在二附中管理上以及中国的青少年教育的传统观念的革新上时,效果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但是我仍然奇怪,老子心无政府,为什么要讲政治,老子一书的“圣人”是什么?老子讲“损有余益不足”究竟是为了什么?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尽管有鱼肉百姓之意,但其立场表述得不清楚吗?
我已经淹没在这帖里了...
只好说:
后生可畏
真是很对不起,又见笑了,治大国如烹小鲜应是指管理国家大事要如同烹调精致的小菜一样,需要精心调治,不可有一丝的疏忽,我说有鱼肉百姓之意那是纯属个人理解问题= =想得比较多了就有点乱了。。。
哦?还望赐教~
大家好像对中国古代哲学很感兴趣,可我对几何着迷太深,所以并不是太感兴趣,我的意思是,中国古代哲学是一种经验的、教条的哲学,而没有太强的逻辑体系,或者说找不到演绎法。这样有一个好处,整个体系是开放的,没有终点,发展时间比较长,但缺点是,对一些只能用逻辑演绎证实的观点就无能为力了。我想这大概是至今没有出现能集中国哲学之大成的人的原因吧,我想以后也不太可能,除非中国哲学发展出演绎法,使体系封闭,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推荐大家到图书馆借一本中国人性报告。
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理学对人的影响。
然,既然bach是喜欢老子的人,应该知道老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辨证思想的哲学家,怎么能说中国古代没有太强的逻辑体系呢?不过对于你的最后一句话还是很赞同的~
辩证法是好的,但辩证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些脱离实际;演绎法是另一回事,它使逻辑保持连贯,并使逻辑更逻辑。老子虽然是第一个,但第一个不代表是完善的,往往可能的情况是奠基性意义高于理论性价值,我是这么认为的,但他的一些教条还是很符合经验实际的,我喜欢的正是这一点,或者说是我对他的教条的理解,而至于他自己出于什么初衷,或者说对他思想的根源溯求,我不怎么感兴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EFZM ( 沪ICP备17029626号-4 )
GMT+8, 2025-9-17 23:22 , Processed in 0.02662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