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东】新课标与资源库建设漫谈之7-教学资源库工程化开发 | 戴晓东 | 浏览次数:- <SCRIPT src="http://www.online-edu.org/cgi-bin/newarticle/count.cgi?id=759;class=46">
-
- <script>
复制代码 193 |  |
<P><FONT size=1> [摘要] 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教育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库只有实行工程化的产品开发模式才能保证其规模和质量。本文讨论了教学资源库的工程化开发模式及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证。</FONT></P>
<P><FONT size=1> [关键词] 教学资源库 工程化开发</FONT></P>
<P><FONT size=1> 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库只有在规模、质量和服务上得到保证,才能担负起为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创造基础条件的使命。为此,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应该实行工程化的产品开发模式,使教学资源库产品化。所谓产品,除了必须具有明确的使用功能外,还必须有可靠的产品标准和稳定的产品质量。 </FONT></P>
<P><FONT size=1> 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一般的软件开发有很多相同点,比如产品都以数据形态产出、产品的功能设计都是面向特定的用户需求、产品的使用功能都通过软件的技术功能实现、产品开发的流程都要经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环节等。但更多的是不同点,比如资源库产品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往往由大量不同形式、不同使用功能的数据和软件构成,并且按照一定的结构形成数据库甚至知识库;比如资源库产品是内容与技术的统一体,内容及其呈现形式也是实现产品功能的重要基础,并且内容的选材和技术表现形式都包含某种教学逻辑,等等。</FONT></P>
<P><FONT size=1> 教学资源库工程化开发的核心是产品标准化。所谓产品标准化概括地可以分为内容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工艺标准化、开发流程标准化和岗位职责标准化。此外工程化开发模式还需要一支结构合理、有一定规模的产品开发队伍。内容标准化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专门探讨的大课题,这里只重点地讨论工程化的产品开发流程。</FONT></P>
<P><FONT size=1> 教学资源库产品的开发流程主要包括设计(包括教学设计、交互设计)、实施(即资源的教学加工,包括技术处理、多媒体设计制作、软件开发)和验收(包括产品合成、测试、审核等)三个阶段。</FONT></P>
<P><FONT size=1> 1. 设计</FONT></P>
<P><FONT size=1> 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和交互设计,其本质是从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明确产品的开发目标。</FONT></P>
<P><FONT size=1> 教学设计主要地包括分析和设计两个环节。分析包括学习者特性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需要分析;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分析和设计两个环节密不可分,分析是设计的基础,分析的过程已经渗透着某些设计活动;而设计的过程不断产生反馈,促使再分析和深入分析。作为资源开发的教学设计,除了总结一般性的教学规律外,直接目标是获得以下结果,即需要哪些资源,资源的媒体形式和资源应该具有的教学功能。</FONT></P>
<P><FONT size=1> 所谓交互设计,是指采用恰当的多媒体技术、建模技术、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以特定的内容呈现形式和交互形式来实现资源(尤其是动画课件类资源)的教学功能。交互设计和教学设计也是紧密相承的两个环节,教学设计是交互设计的基础,但交互设计绝不仅是教学设计的技术实现(尽管交互设计更多地是从技术的角度进行),更重要的以技术提升资源的教学功能甚至创造新的教学功能(必要的时候,需要根据交互设计重新优化教学设计)。</FONT></P>
<P><FONT size=1> 教学资源开发难是普遍的共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学资源是内容与技术的统一体,需要既熟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掌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人员来进行设计,但实际上具备上述三种本领的人才凤毛麟角,所以可行地是使用具有前两项能力的人员进行教学设计,使用具有后一项能力的人员进行交互设计;而且,前者必须了解并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经验,后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最好同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二者简单地组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充分的交流、沟通机制和氛围,取长补短、共同创新。</FONT></P>
<P><FONT size=1> 2. 实施</FONT></P>
<P><FONT size=1> 实施即资源的教学加工,其本质是按照设计要求产出合格的产品。</FONT></P>
<P><FONT size=1> 教学加工包括资源标引属性层面的加工、资源表现层面的浅层加工、资源表现层面的深度加工、资源交互层面的加工、资源组织层面的加工、资源教学示范层面的加工(关于资源教学加工的阐述请参阅另一篇文章“资源库建设方向-环境工具与方法”)。不同类型的资源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模式、经历不同的加工流程。教学加工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设计目标,经过“教学加工”的教学资源,不仅具有多媒体资料的属性,更具有“承载先进教学思想的教学和学习工具”的工具属性。</FONT></P>
<P><FONT size=1> 教学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落实相应的技术标准(包括多媒体设计制作规范、程序开发制作规范等)和工艺标准(包括图形图像处理规范、音视频处理规范、文字编辑规范、网页编辑规范等)。</FONT></P>
<P><FONT size=1> 3. 验收</FONT></P>
<P><FONT size=1> 验收包括产品合成、产品测试、产品审核等环节,其本质是评价产品质量。</FONT></P>
<P><FONT size=1> 质量保证工作应该贯穿整个产品开发过程。完备的内容标准、技术标准、工艺标准,严谨的开发流程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此外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也是必要并且必需的。但这里想指出的是,除了以上因素,在产品(尤其是教育资源这样的创造性产品)开发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如何建立满足岗位要求的开发队伍,如何处理好开发过程中创新思想的充分沟通是保证教育资源产品开发质量的重要课题。前面提到,教育资源的开发需要具备不同领域特长的开发人员充分交流、共同创新,只有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氛围才能完成1+1>2的创造性劳动。</FONT></P>
<P><FONT size=1> 教学资源产品的质量评价,包括内容、形式、技术等诸要素,但最核心的是它是否达到了产品的设计目标、是否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这是两个层次的评价,第一层次是相对于产品设计目标的,一般地说达到了产品设计目标的产品就是合格产品;第二个层次是相对于用户需求的。合格的产品不一定都能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满意,也就是说有可能产品的设计目标就没有达到用户需求。对于教育资源产品来说,主要的用户是教师和学生,用户的个性需求相对多样,要达到第二层次也远比一般的产品困难,所以教学资源库产品工程化开发的目标是在设计环节努力追求第二层次,在实施和验收环节保证达到第一层次。<BR> <BR> <BR> 教育资源产品是教育技术应用的产物,而教育资源产品的开发,是建立在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的。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理想目标,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是在追求这个目标进程中的探索和实践,因此,教育资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人员,必须对这些领域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必要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